This website requires JavaScript.
    arrow right
    arrow right
    關閉

    中華蒙學苑驚艷亮相耀中慶典日,許楨博士暢談學苑初衷

    新聞

    2023 年 03 月 30 日

    20 : 02

    • 3月28日,耀中耀華90週年慶典一日活動在香港文化新地標——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盛大舉行。異彩紛呈又溫暖感動的儀式和活動輪番登場,其中由耀中幼教學院·中華蒙學苑創作的多媒體劇目《火燒赤壁》讓人眼前一亮,而由該苑培訓的“童蒙文化大使”,專為幼童作國寶導賞,亦讓人難忘。耀中幼教學院成立“中華蒙學苑”,承載著哪些意義和期待?我們且聽該苑苑長許楨博士娓娓道來。

    • From the drawing board to a spectacular debut show
    • 關於在90週年校慶Gala Day上,中華蒙學苑所承擔的任務。許楨博士表示,主要有兩大塊:一是在演講廳上映的“中華經典劇場”,二是2號展廳呈獻的“童蒙文化大使”計劃。在“中華經典劇場”,《三國演義‧火燒赤壁》被搬上舞台;在十多位導師指導、支援之下,由香港耀中二十多名高小、初中生出演。從去年底至今,中華蒙學苑密鑼緊鼓地進行了四個月創作和排練。創作團隊由話劇編導、京崑演員、兒童心理學家、書法家等組成,大多具有博士、碩士學歷。上述戲劇培訓與文化教育內容,涵蓋京劇、書法、武術、舞蹈、歷史、文學、地理,甚至古人衣食住行等廣闊範疇,並以多媒體形式呈現。讓觀眾感受到,古老的中華文化,也有新穎的一面。

       

      另一任務是組建“童蒙文化大使”隊伍——培訓約十位耀中幼教學院的大學生,為來賓,尤其是幼兒園及初小學生,講解故宮文化。可以說,兩大活動都是為故宮量身定制,同時帶有濃厚的本校特色——B to B(from Baby to Bachelor,從嬰幼兒到大學生)以及在遊戲中學習(Learn Through Play),這裡的play,不僅僅指遊戲,也包括角色扮演。

    • 許楨博士(中)與學生合影

      許楨博士(中)與學生合影

    • 許博士也透過這次機會,向各界闡釋中華蒙學苑的相關理念,特別強調我們所要推動的「廿一世紀新蒙學」,重點究竟何在。

       

      許博士指出,蒙學是中國古時對幼兒啟蒙教育的統稱,有狹義、廣義之分。廣義的蒙學,指古代啟蒙教育,包括教育體制、教學方法、教材等多項內容。狹義的蒙學,指童蒙讀物、啟蒙教材。除了人們常聽到的《三字經》、《百家姓》、《千字文》、《千家詩》,還有《幼學瓊林》、《龍文鞭影》等數十部主要成書於宋、明時期的傳世經典。近年,透過考古發現—如敦煌文書、新疆文書,以及和日、韓、越南、琉球的學界交流,又發現了更多的蒙學典籍;學界正在不斷整理、研究當中。

       

      不管是傳世文本還是新近考古成果,在在反映傳統蒙學典籍,不只是教小兒讀書識字的入門讀物;而是一個異常龐大、多元、完整的知識體系、教育體系,包含天文地理、山川河嶽、花鳥蟲魚、歷史典故、倫理宗教、處世之道、食衣住行等等,是中華人生觀、人倫觀、宇宙觀的基礎與總和。最重要的,充分反映千百年來,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想像——蒙學,是穿越時空,世界華人審美與價值觀的準繩。

    • “中華經典劇場”之《三國演義‧火燒赤壁》

      “中華經典劇場”之《三國演義‧火燒赤壁》

    • 無論古今、廣狹,蒙學的根本,在於“以心傳心”、身教重於言傳。知識只是一時、一地的媒介,從來都不是本體。師生之間、父母子女之間的人文關懷,以及終生的文脈、血脈相連;這,才是中式教育的本體。要推廣蒙學,首先要讓孩子感受到中華文化的美的部分。而中式審美是有溫度的,在我們的認知世界、感知世界裡,人永遠放在身一位。小時候懂得融情入境,成長了自然就秉持人本思想。須知道,中國是一個政經實體,但更加是一個文化載體;所謂中國人,首先是在審美上認同中式審美的人。

       

      因此,不管是內容,還是目標,蒙學與西式教育不同的地方在於,它並不強調絕對的理性、絕對的抽離、絕對的客觀,並不以絕對的真理為基礎,而是對人生、社會、世界整合式的認知教育。在理性之外,更強調感知。比如中國的詩詞歌賦,書畫藝術,都是強調融情入境的。也因此,蒙學苑把眾多文化元素融入“中華經典劇場”,在有限的時間、空間、人力、物力條件下,盡己所能讓同學立體的感受文化中國。

       

      許楨博士接著說,我們積極汲取文化養份,但並不代表要復古。隨著我們對生活有新的追求,我們對已知的文化有再理解、再詮釋的能力。所謂傳與承,重點在於傳,重點在於下一代—讓我們的孩子,走得更遠、生活得更美好。中華文化,那怕再重要、再強大,也只是我們眾多能量來源之一。

    • Chinese culture, no matter how important and powerful it might be, is only one of our many sources of energy.
    • 上述理念,也反映在“耀中幼教學院‧中華蒙學苑”的定名之上。一開始大家討論過是用“中華”還是“中國”?許楨博士認為中華文化不應該有傳統和現代之分,中華文化是古老的,但也是新穎的,是延綿不斷地一直在煥發新姿態的文明。因此認為用“中華”更合適。

       

      遠在中華文明形成為國家之前,我們就生機勃發地存在了。而且中華文明,無論如今都不為國界所限——哪裡有懂得中式審美的人,哪裡就有中華文明落腳。 

       

      “中華蒙學苑”這一名稱,沒有用“院”,而是用“苑”。 “苑”就是花園,有花有木、有鳥有魚。這跟西方所謂“Kindergarten”裡的garden是相通的,蘊含著沒有圍牆、自由、開闊和平等的精神。許博士說,這象徵著我們推廣蒙學,並不守舊,我們會走出校園、突破校牆,以全國甚至以世界為現場,去進行教育。

       

      面對未來,許博士稱,以“中華經典劇場”和“童蒙文化大使”計劃為基礎,中華蒙學苑的工作,依然會包含三個元素:以幼教為核心的基礎教育、以角色扮演為核心的表演藝術,以及強調現場教學的文化深度遊。

    • 許博士介紹道,“‘童蒙文化大使’計劃的成功,讓我們繼續train the trainers—在4月中,我們把相關模式,向香港幼兒園老師推廣;透過在香港故宮作現場培訓,讓各校師生更好地利用這個世界級博物館,體驗中華文化。

       

      到了5月5日,還將在香港耀中國際學校舉辦幼兒教育與蒙學國際研討會,香港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,將以其主事官員兼學者身份,為大家分享其蒙學研究點滴。是次研討會,亦會秉承蒙學苑強調創新、打破界限,以及混合多媒體與創科元素。

       

      我們的楚珩研究所,亦將適時推出繪本,把蒙學典籍融入現代小朋友的生活;首系列共有6本,中英對照。到了9月,耀中幼教學院還會在各課程新增蒙學和中國歷史內容。讓我們幼教學院的大學生,能夠更系統地研習童蒙文化,以豐富他們的知識體系、價值體系,與教學技巧。 ”

    • Looking into the future, Dr Hui stated that the work of Mengxue Institute, based on the "Chinese Classics Theatre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