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is website requires JavaScript.
    arrow right
    arrow right
    关闭

    中华蒙学苑惊艳亮相耀中庆典日,许桢博士畅谈学苑初衷

    新闻

    2023 年 03 月 30 日

    12 : 02

    • 3月28日,耀中耀华90周年庆典一日活动在香港文化新地标——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盛大举行。异彩纷呈又温暖感动的仪式和活动轮番登场,其中由耀中幼教学院·中华蒙学苑创作的多媒体剧目《火烧赤壁》让人眼前一亮,而由该苑培训的“童蒙文化大使”,专为幼童作国宝导赏,亦让人难忘。耀中幼教学院成立“中华蒙学苑”,承载着哪些意义和期待?我们且听该苑苑长许桢博士娓娓道来。

    • From the drawing board to a spectacular debut show
    • 关于在90周年校庆Gala Day上,中华蒙学苑所承担的任务。许桢博士表示,主要有两大块:一是在演讲厅上映的“中华经典剧场”,二是2号展厅呈献的“童蒙文化大使”计划。在“中华经典剧场”,《三国演义‧火烧赤壁》被搬上舞台;在十多位导师指导、支援之下,由香港耀中二十多名高小、初中生出演。从去年底至今,中华蒙学苑密锣紧鼓地进行了四个月创作和排练。创作团队由话剧编导、京昆演员、儿童心理学家、书法家等组成,大多具有博士、硕士学历。上述戏剧培训与文化教育内容,涵盖京剧、书法、武术、舞蹈、历史、文学、地理,甚至古人衣食住行等广阔范畴,并以多媒体形式呈现。让观众感受到,古老的中华文化,也有新颖的一面。

       

      另一任务是组建“童蒙文化大使”队伍——培训约十位耀中幼教学院的大学生,为来宾,尤其是幼儿园及初小学生,讲解故宫文化。可以说,两大活动都是为故宫量身定制,同时带有浓厚的本校特色——B to B(from Baby to Bachelor,从婴幼儿到大学生)以及在游戏中学习(Learn Through Play),这里的play,不仅仅指游戏,也包括角色扮演。

    • 许桢博士(中)与学生合影

      许桢博士(中)与学生合影

    • 许博士也透过这次机会,向各界阐释中华蒙学苑的相关理念,特别强调我们所要推动的「廿一世纪新蒙学」,重点究竟何在。

       

      许博士指出,蒙学是中国古时对幼儿启蒙教育的统称,有狭义、广义之分。广义的蒙学,指古代启蒙教育,包括教育体制、教学方法、教材等多项内容。狭义的蒙学,指童蒙读物、启蒙教材。除了人们常听到的《三字经》、《百家姓》、《千字文》、《千家诗》,还有《幼学琼林》、《龙文鞭影》等数十部主要成书于宋、明时期的传世经典。近年,透过考古发现—如敦煌文书、新疆文书,以及和日、韩、越南、琉球的学界交流,又发现了更多的蒙学典籍;学界正在不断整理、研究当中。

       

      不管是传世文本还是新近考古成果,在在反映传统蒙学典籍,不只是教小儿读书识字的入门读物;而是一个异常庞大、多元、完整的知识体系、教育体系,包含天文地理、山川河岳、花鸟虫鱼、历史典故、伦理宗教、处世之道、食衣住行等等,是中华人生观、人伦观、宇宙观的基础与总和。最重要的,充分反映千百年来,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想象——蒙学,是穿越时空,世界华人审美与价值观的准绳。

    • “中华经典剧场”之《三国演义‧火烧赤壁》

      “中华经典剧场”之《三国演义‧火烧赤壁》

    • 无论古今、广狭,蒙学的根本,在于“以心传心”、身教重于言传。知识只是一时、一地的媒介,从来都不是本体。师生之间、父母子女之间的人文关怀,以及终生的文脉、血脉相连;这,才是中式教育的本体。要推广蒙学,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美的部分。而中式审美是有温度的,在我们的认知世界、感知世界里,人永远放在身一位。小时候懂得融情入境,成长了自然就秉持人本思想。须知道,中国是一个政经实体,但更加是一个文化载体;所谓中国人,首先是在审美上认同中式审美的人。

       

      因此,不管是内容,还是目标,蒙学与西式教育不同的地方在于,它并不强调绝对的理性、绝对的抽离、绝对的客观,并不以绝对的真理为基础,而是对人生、社会、世界整合式的认知教育。在理性之外,更强调感知。比如中国的诗词歌赋,书画艺术,都是强调融情入境的。也因此,蒙学苑把众多文化元素融入“中华经典剧场”,在有限的时间、空间、人力、物力条件下,尽己所能让同学立体的感受文化中国。

       

      许桢博士接着说,我们积极汲取文化养份,但并不代表要复古。随着我们对生活有新的追求,我们对已知的文化有再理解、再诠释的能力。所谓传与承,重点在于传,重点在于下一代—让我们的孩子,走得更远、生活得更美好。中华文化,那怕再重要、再强大,也只是我们众多能量来源之一。

    • Chinese culture, no matter how important and powerful it might be, is only one of our many sources of energy.
    • 上述理念,也反映在“耀中幼教学院‧中华蒙学苑”的定名之上。一开始大家讨论过是用“中华”还是“中国”?许桢博士认为中华文化不应该有传统和现代之分,中华文化是古老的,但也是新颖的,是延绵不断地一直在焕发新姿态的文明。因此认为用“中华”更合适。

       

      远在中华文明形成为国家之前,我们就生机勃发地存在了。而且中华文明,无论如今都不为国界所限——哪里有懂得中式审美的人,哪里就有中华文明落脚。 

       

      “中华蒙学苑”这一名称,没有用“院”,而是用“苑”。“苑”就是花园,有花有木、有鸟有鱼。这跟西方所谓“Kindergarten”里的garden是相通的,蕴含着没有围墙、自由、开阔和平等的精神。许博士说,这象征着我们推广蒙学,并不守旧,我们会走出校园、突破校墙,以全国甚至以世界为现场,去进行教育。

       

      面对未来,许博士称,以“中华经典剧场”和“童蒙文化大使”计划为基础,中华蒙学苑的工作,依然会包含三个元素:以幼教为核心的基础教育、以角色扮演为核心的表演艺术,以及强调现场教学的文化深度游。

    • 许博士介绍道,“‘童蒙文化大使’计划的成功,让我们继续train the trainers—在4月中,我们把相关模式,向香港幼儿园老师推广;透过在香港故宫作现场培训,让各校师生更好地利用这个世界级博物馆,体验中华文化。

       

      到了5月5日,还将在香港耀中国际学校举办幼儿教育与蒙学国际研讨会,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博士,将以其主事官员兼学者身份,为大家分享其蒙学研究点滴。是次研讨会,亦会秉承蒙学苑强调创新、打破界限,以及混合多媒体与创科元素。

       

      我们的楚珩研究所,亦将适时推出绘本,把蒙学典籍融入现代小朋友的生活;首系列共有6本,中英对照。到了9月,耀中幼教学院还会在各课程新增蒙学和中国历史内容。让我们幼教学院的大学生,能够更系统地研习童蒙文化,以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、价值体系,与教学技巧。”

    • Looking into the future, Dr Hui stated that the work of Mengxue Institute, based on the "Chinese Classics Theatre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