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is website requires JavaScript.
    arrow right
    arrow right
    關閉

    啟蒙、釋放潛能、探索世界,耀中耀華90週年藝術展在香港圓滿落幕

    新聞

    2022 年 10 月 13 日

    19 : 43

    • 滴答滴答,卜卜鏘……在熱鬧的藝術展中,動態藝術裝置清脆的聲音此起彼伏,讓參觀者在機械交響樂中循聲探索。

       

      在另一層概念主題區,掀開一角的神秘黑布,五光十色的霓虹燈化成蝴蝶、花朵、文字,在漆黑中飛舞著,盛開著,閃爍著。

       

      穿梭於自由與創意之中,眾多師生、家長、外國遊客、外校學生等參觀者形容,這個藝術展“充滿驚喜”“令人印象深刻”“超乎想像”。

       

      9月30日至10月4日,耀中耀華90週年藝術展在香港藝術中心圓滿舉行。

       

      展覽以“共創人類美好未來”為主題,分為六大主題區:互動、創意、沉思、概念、文化及傳承重生。

       

      來自香港耀中、上海耀中、上海耀華古北校區、耀中幼教學院的學生和藝術家,運用紙、木、塑膠、黏土、馬賽克、環保物料、普洱茶、玫瑰花瓣等,以繪畫、拼貼、編織、紮染、建築模型、燈光和動態藝術、服裝設計、影像媒體、焊接及機械工程等形式,呈現逾400件藝術品,刻畫出對中華文化、香港特色、世界議題等的感悟和反思。

      藝術展覽虛擬導覽
    • 藝術展吸引大批師生及媒體參觀

    • 藝術的形式多種多樣。秉承“與文藝結盟”使命的耀中耀華,通過“從嬰兒到學士”的教育之旅,在不同學段啟發學生對教育和藝術的探索、對多元文化的重視,也正是如此。

       

      以幼兒興趣為啟蒙導向

       

      在藝術展中,最小的創作者是香港耀中學生鄧施恩。她參與2I班集體創作的拼貼畫時,僅有3歲。

       

      這幅作品源於老師發現同學們對混合顏色和感官探索興趣滿滿,便鼓勵他們用泡泡紙、充氣袋、大小圓木片等材料,以組合、堆疊和排列形式進行立體拼貼。

       

      這正正體現了耀中耀華幼兒藝術教育的目標——啟蒙。

       

      這階段中,老師以小朋友的興趣為課程導向,所追求的並非完美技巧,而是藉著探索、研究,啟發幼兒的感官、創意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。這好比在文化主題區中的互動空間“繪畫銀河”,大小朋友用畫筆、膠帶等材料,在地上自由創作,玩個不亦樂乎。

       

      與世界議題的創意結合

       

      小學部除了藝術課外,我們還將不同課程主題融入藝術元素。在創意主題區中,遍布草地上的黏土恐龍、懸在半空中的蜂窩,都是一二年級學生對動物和環境的研究和表達。

       

      這個主題區中的埃及珠寶、升級改造的中國舞舞衣,以及在全球暖化下,探討極地動物生存環境的拼貼藝術《極地的生命》,均凸顯了耀中耀華如何鍛煉小學生思考世界議題、歷史與藝術的有機結合,讓創意有更豐盛的內涵。

       

      耀中耀華特設駐校專家部,邀請來自各地的藝術家、科學家、舞蹈家等駐校,讓學生從各有所長的專家身上學習,把創作技巧、經驗化為己用。

       

      《極地的生命》的導師是駐校藝術家Elizabeth Briel,她形容與學生的合作跨越學科,甚至跨越地域界限,因此創作成果廣度與深度兼備。

       

      “我們從校內課程內容出發,與學生一起發掘議題,讓他們從藝術創作中學習,鍛煉大腦分析能力,發掘看待和改變世界的新方式、新角度。” 

       

      賦與中學生創作身份

       

      到了中學,創作是對思維的呈現,也是對世界、自我和文化的探索。

       

      耀中耀華鼓勵學生打破框架,以細膩、豐富多元的方式,展現自身才能。

       

      來自毛里求斯的香港耀中中學部美術科主任Jacques Thomass認為,最重要是為學生創造安全且有足夠支持的創作環境,“校內更設有開放的工作室,讓經過的人觀賞學生創作中的作品,賦予學生創作者的身份。”

       

      在概念主題區中,畫作之一的《情感》為觀眾帶來強烈對比。

       

      創作者是香港耀中12年級學生、今屆IGCSE狀元劉泳言,她非常喜歡電影《分裂》,從中認識了“分離性身份障礙”,“我以患者所感受到的不同情感為題,加上不少現代人把內心感受藏起來,所以通過鉛筆和反光的形式繪畫,把兩種不同的色彩和情感作出對比。”

       

      她更把弟弟小時候落淚的模樣入畫,為喜怒哀樂寫下更有意義的註腳。

       

      耀中的學生來自多元文化背景。

       

      12年級的蔡潔在美國出生,畫作《城市場景》表達出她對出生地與香港的情感,兩個城市面貌形成強烈對比。喜歡到旺角購物的她,刻意把旺角畫成無人街,讓焦點落在由紅色小巴、唐樓等組成的街景。

       

      平面創作以外,學生跳出框框,有更大膽的嘗試。

       

      高掛在會場中間、由上海耀華古北校區學生創作的旗袍用普洱茶和玫瑰花瓣染色,運用折疊、打褶、集束等工藝,讓傳統服飾時尚化地在主題區中“傳承重生”。

       

      準教師磨練幼教技能

       

      會場最底層設有耀中幼教學院的社區資產——耀學園的設施,讓“從遊戲中學習”的理念成為可體驗的過程。幼教學院的學生正好利用這個機會,磨煉未來專業發展所需的技能,鋪路成為準教師。

       

      相比中小幼學生,展覽之於他們,是對藝術、教育更深層次的思考。

       

      “藝術可以與STEM等學科融合,例如觀察性繪畫讓幼兒從不同角度畫出物品,鍛煉他們以多元角度看待事物。” 幼兒教育高級文憑二年級學生黃浩然在展覽中深受啟發。

       

      另一主題區——沉思,除了動態藝術裝置外,還設有耀中幼教學院的互動空間,讓大家舒適地安坐窗邊,閱讀10本由幼教學院學生創作的故事繪本。

       

      其中一本《查理牙痛了》以健康為題,講述小主人翁如何克服所懼怕的事——看牙醫。

       

      作者Charandeep-Kaur從兼讀制課程畢業,獲得耀中幼教學院幼兒教育學士學位。已在幼兒園工作五年多的她,是首次創作個人繪本,靈感源於班上有小朋友牙痛,她希望藉著創作傳遞健康思想,鼓勵他們勇於面對恐懼。

      Charlie's got a toothache by YCCECE graduate Charandeep-Kaur

      創作《查理牙痛了》的耀中幼教學院畢業生Deep

       

      在過程中,她學會站在幼童的角度思考,“讀者多為4-5歲的小朋友,所以語言的使用很重要,既精簡扼要,也要兼顧趣味性。”

       

      每一個創作過程,都是學習、成長的養份。